本文来源于©南方网,本站乃公益性发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统筹珠三角九市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生产力布局,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广东省要求要统筹协调全省全域参与大湾区建设,推动大湾区建设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乡村振兴、“两个文明”建设等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近日,韶关市委书记李红军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韶关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大湾区建设作为事关韶关改革发展的大机遇、大文章,在融入和服务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加快韶关发展,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南方日报:韶关作为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如何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
李红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全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会议明确韶关是大湾区重要腹地和屏障。韶关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基础良好、生态区位重要,是我省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力量,是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重要生态支撑。保护好韶关的青山绿水、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既是韶关服务大湾区建设的责任担当,也是韶关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确保北江河水质的绝对安全。全面落实河长制,层层织密压实责任网。加大北江河及其上游支流沿河两岸城镇污水管网建设,补齐城镇发展历史欠账,确保生产生活污水能有效收集与处理。加大水污染问题整治力度,开展好河湖“五清”专项行动和重点河段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健全水质监测体系,实现北江河及其支流水质断面的在线自动监控。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严防死守,决不能发生区域性重大水污染事件。
二是高水平推进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创建国家公园为目标,在保护效果、体制机制上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围绕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两大核心功能提升,力争尽快在韶关范围内建成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把创建国家公园的过程,变成从韶关样板向国家样板提升的过程,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更加牢固的生态屏障。
三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以入选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为契机,积极开展矿山治理及土壤修复、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提升管理能力等65项工程,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山清水秀、林草环绕、碧湖青田、城美人和”的生态保护修复目标。
四是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入推进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四大工程建设,确保我市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和有林地面积等反映森林资源的核心指标数据继续保持全省首位。按照“全域创森”的总目标,在全市7个县(市)同期开展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力争到2021年,建成“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生态景观格局,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的地级市。
五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设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完善环境管理信息平台,形成环境保护联动机制。着力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强化环境监管执法,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与大湾区开展全面对接合作
南方日报:韶关将从那些方面与大湾区开展对接合作?
李红军:韶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辐射湘赣地区发展的枢纽位置,也是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重要生态支撑,将大有作为。我们将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与大湾区的功能互补、产业分工、市场对接和错位发展,全面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韶新高速、雄信高速建设;谋划推动韶柳铁路、韶赣铁路复线、韶龙铁路等重大铁路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的支持,力争“广从14号线轻轨”延伸至新丰;推进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开工建设北江航道上延工程、乌石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对接大湾区的“黄金水道”通行能力;加快韶关丹霞机场建设;打造高质量的旅游公路,实现与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二是健全融入大湾区的工作机制。完善莞韶对口帮扶机制,落实东莞韶关两地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继续实施全面帮扶共建三年行动,深化东莞、韶关两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接。加强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合作交流,探索建立产业共建机制,推动与大湾区核心城市通过扶持共建、合作共享、托管建设、产业招商等多种模式开展产业共建。
三是打造与大湾区接轨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广“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审批服务便利化模式,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完善“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平台,力争实现“进一个门办所有事”。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和常态化沟通机制,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四是加强与大湾区的人才、资金、信息等对接。进一步清理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壁垒,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地把自身优势产品和优质服务输送到大湾区大市场中去,把契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要素资源承接过来,重点从大湾区引入亟需的资金、资源、人才等发展要素。
深化与大湾区产业协同共建
南方日报:韶关在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新思路和新举措?
李红军:我们将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主动对接大湾区产业扩张和配套需求,形成与大湾区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格局。
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百家优质重点企业“倍增”计划和工业技改三年行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韶钢高端优特钢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立足韶关的优势资源和基础,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旅游文化、大数据、医药健康、商贸物流、现代特色农业、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打造产值超500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二是狠抓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导大湾区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向韶关功能性转移。加快莞韶园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步伐,把高新区建成绿色产业发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建成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配套核心区;加快县级产业园集约发展,实现每个县(市、区)错位形成至少1个产值超100亿元的特色支柱产业集群。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韶关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优质农产品种类丰富。我们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打造更多高品质、口碑好的农业“金字招牌”,把韶关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为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作出韶关贡献
南方日报:《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韶关准备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李红军:我们将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禀赋优势,谋划与大湾区在旅游文化、医药健康等领域合作,为共建人文湾区、构筑休闲湾区、塑造健康湾区作出贡献。
一是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大力推进“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大珠玑”等重点景区建设和市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加大旅游公路建设力度,串珠成链带动旅游文化产业整体提升。整合全市旅游节庆资源,推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全市性旅游品牌节庆活动。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把韶关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休闲度假重要目的地。
二是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认真落实《韶关市大健康产业体系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依托韶关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大南药种植,依托本地医药企业,完善企业研发中心功能,引导设立中试基地,形成集医药健康创新、创造、流通和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健康养生目的地。
三是充分发挥珠玑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韶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长河中,以石峡文化为开端,形成了珠玑姓氏迁徙文化、禅宗文化、红色文化、工矿文化、客家文化、瑶族文化等具有地方特点的“韶文化”。珠玑古巷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深入挖掘珠玑姓氏文化、迁徙文化、农耕民俗文化,让珠玑寻根文化得到全面彰显,努力把韶关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精神文化高地。